详情
杭州即将迎来一场稀世明星IPO,备受瞩目!
智能科技前沿网
更新日期:2025-07-21 02:39:02

一家杭州明星独角兽,于近日来到港交所门前。

在任远程的带领下,芯迈半导体已与三星、LG、Google、小米、OPPO、vivo、京东方、宁德时代、理想等达成合作,功率器件产品累计交付超过五亿颗,2024年的电源管理IC(集成电路)产品也卖出了四亿多个。

从2019年成立,到一年后成为独角兽,这家功率半导体公司又用了不到五年时间便赴港上市。惊人的发展速度背后,离不开众多投资者的支持。

红杉中国、高瓴创投、君联资本、深创投、宁德时代、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华登国际、矽芯投资、海邦投资、国家大基金二期、广汽资本、晨道资本、浙大联创投资、浙江金控、长石资本、恒旭资本等,都是他们的股东。

资本市场释放的有利信号,也加速了半导体公司的上市进程。放眼望去,奕斯伟计算、基本半导体、摩尔线程、沐曦股份、长鑫科技等半导体大军,都已经踏上IPO之路。

估值220亿元,杭州明星独角兽冲向港股

芯迈半导体是一家颇为神秘的公司。

从2019年9月在杭州成立,一直到赴港上市前,不管是这家公司本身,亦或是董事会主席兼总经理任远程,,市面上都少有关于他们的公开报道。

正式加入芯迈半导体之前,任远程在半导体行业拥有丰富的技术及管理经验。本硕从浙江大学毕业后,他又于2005年5月拿到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暨州立大学电气工程哲学博士学位。

一年后,他加入半导体公司芯源系统工作,并最终成为其旗下一家中国附属公司的总监理。直到2013年,任远程选择来到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杰华特微电子担任副总经理,在里面干了差不多七年。

此前的履历,为任远程带领芯迈半导体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他加入并掌舵的2020年,这家提供电源管理解决方案的功率半导体公司,至少完成了三件大事:发布产品、拿到融资、收购公司。

当年9月,在海邦投资、智晶国际成为他们的股东后,芯迈半导体又在短时间内,从红杉中国、高瓴创投、君联资本、宁德时代、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华登国际、矽芯投资等手中拿到超过35亿元,一跃成为独角兽。

这轮融资完成没多久,他们便用23.86亿元全资收购专门从事电源管理集成电路的韩国公司SMI。至于曾在三星、SK海力士工作多年且创办了SMI的Huh Youm,最终成为芯迈半导体的副董事长。

随着这笔交易敲定,这家公司的业务直接覆盖了海内外市场。通过中国与韩国的供应链,他们能实现资源互补和协同效应,从而更加方便地为全球客户提供服务。

在成立功率器件团队后,芯迈半导体于2020年发布了第一款功率器件产品。两年后,这家公司的功率器件产品覆盖到通信基站和服务器。那个时候,“国家队”也注意到他们,并拿出真金白银支持。

2022年5月,国家大基金二期、矽芯投资以108亿元的投前估值,共投了这家公司12亿元。两个月后,广汽资本、恒旭资本、深创投成为他们的股东。此时,芯迈半导体的投前估值已经达到140亿元。

虽然他们的估值已经大幅增加,但架不住众多投资者的追捧。没有停止融资的步伐,这家公司很快便完成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

到了2022年8月,芯迈半导体以200亿元投前估值完成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高瓴创投、海邦投资、泰芯资本、晨道资本、君联资本、浙大联创投资、恒信华业、浙江金控、矽芯投资、长石资本等。

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5全球独角兽榜》显示,这家公司的估值已经达到220亿元。

不到六年时间,芯迈半导体不仅成长为杭州的明星独角兽,而且还变成全球知名的功率半导体公司,并最终来到港交所门前。

卖出超五亿颗功率器件,一年入账超15亿元

在实际应用中,功率半导体主要用于调节电路中的电压、电流等关键物理特性,从而实现高效的电源转换。

时至今日,芯迈半导体的产品覆盖了功率半导体领域内的电源管理IC和功率器件,能够用在汽车、电信设备、AI服务器、人形机器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电视等领域。

对于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这家公司的电源管理芯片,能够管理这些产品中的电池充电、电池管理、电压转换和信号接口等功能。

虽然他们已经收购了韩国公司SMI,但长期深耕半导体及电力电子行业的公司核心团队清楚地知道研发的重要性。从2022年算起,芯迈半导体三年累计在研发上投入接近10亿元。

最终的结果是,这家公司在中国和韩国建立了研发中心,并组建了专门的研发团队,同时拥有超过150项已授权专利和超过159项待决专利申请,产品也得到众多客户的认可。

在三星、LG、Google、小米、OPPO、vivo、京东方、宁德时代、理想等客户支持下,他们的功率器件产品累计交付超过五亿颗,2024年的电源管理IC产品也卖出了四亿多个。

不过受市场竞争加剧和客户需求减弱等因素影响,芯迈半导体近年的收入和毛利率都呈现下滑趋势。翻看招股书,从2022年到2024年,这家公司的收入由16.88亿元下降至15.74亿元,毛利率则从37.4%下滑至29.4%。

再加上他们先前数轮融资中授予部分投资者赎回权利,使得自身由于录得与赎回负债相关的利息支出而处于亏损状态。经调整后,这家公司在2022年和2023年实现盈利,而2024年则亏损0.53亿元。

随着这类赎回权利终止,以及数千亿元的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仍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产品竞争力将是决定芯迈半导体能否实现长期盈利的关键。

上市潮涌,半导体大军来了

目之所及,一大批半导体公司正朝着IPO冲去。

除了芯迈半导体,奕斯伟计算、基本半导体、瀚天天成等同样选择赴港上市。至于摩尔线程、沐曦股份、兆芯集成、长鑫科技等,则是选择在A股上市。

对于芯迈半导体而言,选择的便是全球整合营运模式,并计划进一步提高海外市场份额。在尝到收购韩国公司SMI的甜头后,他们还准备将通过上市募集的部分资金用于潜在战略投资或收购交易。

RISC-V芯片龙头企业奕斯伟计算,同样也是为全球客户提供服务。除了将通过上市募集的资金用于潜在的战略并购,构建及扩大全球商业化网络也是这家公司的重点目标之一。

为全球化战略服务,是这些半导体公司选择港股上市的一个重要原因。再加上中国证监会和港交所持续优化政策,也为他们顺利登陆港股提供了不少便利。

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对于那些有海外扩张计划的企业而言,在香港上市不仅能够提供融资平台,还能够为其海外并购、股权激励等提供便利。”

与此同时,A股也在持续发力。

随着科创板将重启未盈利企业第五套上市标准,同时扩大第五套标准范围,以及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意味着摩尔线程等尚未盈利的半导体公司的IPO有望得到提速。

不管是融资规模,亦或是估值体量,摩尔线程、沐曦股份、壁仞科技、燧原科技等国产GPU四小龙为了更好地发展,也确实到了踏上IPO之路的时刻。

目前,摩尔线程、沐曦股份已经申请在科创板上市,而壁仞科技和燧原科技还处于上市辅导阶段。这些“中国英伟达”,开始争夺“国产GPU第一股”的称号。

据媒体报道,这四家公司此前均准备了“A+H”的上市方案,不同公司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优先是去A股还是港股。难易程度、时间快慢、投资人的耐心等等,都是需要考量的因素。

面对A股和港股释放的有利信号,需要长期重金投入的半导体公司,自然是不愿错过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伴随着上市的发令枪响起,这场事关未来的竞争正变得愈发激烈。